近期国内豆粕市场受大豆通关问题影响,呈现出“南强北弱”的基差价格格局,以及上游大豆、豆粕库存走势分化的局面。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,并对春节前豆粕市场走势进行预测。
一、 南强北弱格局成因:区域供需差异是关键
自11月以来,大豆通关问题持续发酵,导致上游企业开工计划频繁调整。12月中上旬,市场焦点由华北、山东转移至华南地区。华南地区因原料供应短缺,部分企业停机,导致区域性供应收紧,豆粕现货基差价格大幅上涨,甚至刷新4月以来高点。而北方地区则供应充足,需求相对疲软,基差价格持续下行,创近4月新低。
卓创资讯数据显示,12月华南地区豆粕现货基差价格一度涨至M2501+200元/吨,而东北地区则跌至M2501+10元/吨。这种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供需结构的差异。华南地区供应紧张,需求旺盛,导致价格上涨;北方地区则供大于求,价格下跌。
从开工负荷率来看,12月中上旬,除华南地区开工率下降至37%外,其他地区均有所提高。华南地区大豆通关不畅,原料断档导致企业停机,加剧了供应紧张,市场出现压车现象。而北方地区原料供应恢复,开工率回升,市场货源充足,需求疲软,导致价格下跌。
二、 市场供应端宽松预期:库存数据背离
12月以来,上游大豆库存连续两周上涨,而豆粕库存连续两周下跌,两者走势出现背离。截至第48周,国内主要大豆压榨企业大豆库存为592.07万吨,高于去年同期及五年均值水平;而豆粕库存为59.30万吨,低于去年同期及近五年水平。
这种背离现象主要是因为大豆原料转化为豆粕成品的环节受阻。前期大豆通关延迟导致上游开工计划不稳定,影响了豆粕实际产出。虽然大豆库存较高,但豆粕库存偏低,表明市场豆粕供应有所收紧。
三、 春节前市场展望:弱势震荡为主
预计春节前,大豆充足的供应将支撑上游库存低位回升,供应端整体或难见明显缺口,这将对豆粕现货基差价格形成一定限制。市场缺乏实质利好,下游节前备货动作将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。总体来看,预计春节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基差价格或弱势震荡运行,难以形成有效反弹。
四、 区块链技术在豆粕市场中的应用展望
未来,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大豆及豆粕的溯源管理,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,从而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,降低市场风险。通过区块链记录大豆的种植、加工、运输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,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,方便监管部门的监管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同时,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建立豆粕交易平台,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,降低交易成本。
总结:
当前豆粕市场“南强北弱”的格局主要源于区域供需差异。虽然大豆供应充足,但通关问题和加工环节的延误仍然对豆粕市场产生影响。预计春节前豆粕市场将弱势震荡,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为未来豆粕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