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关将至,泛华保险的爆雷传闻引发市场震荡,其”员工持股计划”产品无法如期兑付,涉及金额高达90亿元,再次将保险行业风险推至风口浪尖。
一、 员工持股计划:激励还是变相集资?
据爆料,泛华保险的“员工持股计划”产品,投资期限为2-3年,约定年收益率为7%-8%,实际涉及资金近90亿元,其中员工持股计划约70亿元,外部投资约21亿元。该产品底层资产为泛华和华普两家上市公司股票和期权,远高于普通员工持股计划的风险等级。
面对兑付危机,泛华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:本金按130%比例及收益全部转信托收益权;本金10%现金支付,本金90%及收益转信托受益权;本金及收益以现金10年分期付;本金以30%折价一次性现金支付;以及组合方案。截至12月12日,已有近7000人签约,签约率达75%,方案B选择比例最高。
然而,将风险归咎于上市公司股东层面,而忽略上市公司自身在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中的责任,显然有偷换概念之嫌。 高风险产品吸引大量内部员工及外部投资者,以及公司在兑付危机期间的方案,都引发了投资者对其真实性的质疑。
二、 泛华危机:业绩下滑与更名背后的隐忧
泛华控股集团成立于1998年,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,曾被誉为“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”。然而,其2024年半年报显示,营业收入同比减少超过四成,降至1.59亿美元;净利润更是锐减90%,仅剩0.01亿美元。公司持有的现金量仅为0.266亿美元,与90亿元的兑付金额相比差距巨大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在兑付风波发酵期间,泛华接连更名:2024年3月,旗下普益财富更名为“华普集团”;2024年10月,泛华更名为“智能未来”,并在2024年11月1日正式生效。此举引发市场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策略的担忧。
此外,有律师指出,泛华的产品底层资产为美国ADR,需要相关金融牌照以及外汇管理局的双重许可,但目前尚未有公开信息显示泛华的投资手续齐全,资金流向和跨境记录也应成为投资者维权的关键。
三、 爆雷重灾区:保险行业风险警示
近年来,金融行业爆雷事件频发,保险行业更是首当其冲。“明天系”、“安邦系”、“恒大系”等案例都给市场敲响了警钟。这些案例暴露出一些公司在激进扩张、风险管控不足、以及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隐患。
泛华事件的发生,再次凸显了保险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,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保险公司风险的监控和防范,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保护投资者权益,维护市场稳定。同时,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,谨慎投资,避免盲目跟风。
泛华事件的最终结果仍有待观察,但其对整个保险行业乃至金融市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,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。